首页 资讯 正文

一站式“宝货郎”,江汉区把绿色生活装进居民15分钟生活圈

体育正文 172 0

一站式“宝货郎”,江汉区把绿色生活装进居民15分钟生活圈

一站式“宝货郎”,江汉区把绿色生活装进居民15分钟生活圈

长江日报讯(记者(jìzhě)杨晓雨 张勇军 通讯员刘仪聆 王越 参与(cānyù)采写:谭经田)专用来炒肉的“樟树港”辣椒(làjiāo),专供武汉卤味(lǔwèi)的“襄辣王”辣椒……近几年,不少高附加值辣椒品种登陆武汉,实现大规模种植。 在前不久举行的(de)一场座谈会上,东西湖区柏泉(bǎiquán)街道党工委书记胡耀武(húyàowǔ)和江夏区山坡街道党工委书记朱灶利不约而同提到了辣椒。两颗辣椒的成功引进,一场探索高附加值农业路径的对话由此展开。 ■ “订单农业”引来(yǐnlái)“樟树港”辣椒 6月24日(rì)上午10时,东西湖区柏泉街油纱路旁,占地420亩的阳雀湖辣椒(làjiāo)产业园里,鲜嫩青翠的细长辣椒,挂满约50厘米高的枝干,这就是由湖南引进的“樟树(zhāngshù)港”辣椒。 阳雀湖(yángquèhú)辣椒产业园内,工人正在采摘辣椒。 一个多月时间(shíjiān)里,经过改良的(de)60多万斤“樟树港”辣椒从东西湖销往全国各地,产值已突破300万元。 胡耀武介绍,这是柏泉街道探索国有(guóyǒu)农业公司混改的首个“订单农业”项目。2024年(nián),作为昔日的武汉“菜篮子”,柏泉农场成立了农业公司,着手升级传统农业种植模式(móshì),发展高附加值的设施农业。 去年8月21日,胡耀武带队前往“樟树港”辣椒原产地湖南湘阴县樟树镇(zhāngshùzhèn)考察,向阳雀湖(quèhú)集团展示了(le)柏泉街道“区位优势”:2300亩净地随时可用;两条高速穿城而(ér)过;紧邻机场;背靠1400万人的大武汉市场…… 几天后,阳雀湖(yángquèhú)集团董事长曾立宇亲自带队(dàiduì)考察,对柏泉的土地条件、水电水利配套设施表示满意。 30分钟的座谈后,双方达成合作协议(xiéyì):成立合资公司,阳雀湖集团控股51%,负责技术、建设和运营;柏泉(bǎiquán)街道农业公司则负责做好融资及政策申报等工作(gōngzuò)。 此前,湖南阳雀湖集团(jítuán)已在全国投资了13个辣椒产业园项目,武汉公司(gōngsī)创造了最快签约记录,从考察见面到正式签约仅用了一个月。 武汉阳雀湖(yángquèhú)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介绍(jièshào),目前武汉种植(zhòngzhí)的“樟树港”辣椒改良品种,不仅供应武汉地区的山姆会员店和沃尔玛超市,还通过冷链物流销往(xiāowǎng)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等地,零售价为17.9元/400克。 武汉阳雀湖辣椒(làjiāo)产业园总经理李峰和“樟树港”辣椒。 李峰向记者算了一笔账:一年(yīnián)种植两茬(liǎngchá)辣椒,亩产7000斤。产业园辣椒大棚面积有600多亩,目前420亩已投入生产,下半年(xiàbànnián)大棚建设完成(wánchéng)全部投入生产后,一年的辣椒种植收入就能接近2000万元,此外他们还充分利用土地资源,实施蔬菜连作(liánzuò),在春秋两季辣椒中间,种植空心菜和毛白菜。 在胡耀武看来,如果单干,既没技术,也没供应链优势和(hé)(hé)运营能力,这种合作能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,是一个“稳赚不赔”的(de)投资,“15年里,我们除了获得3919万元的土地租金收益,还将获得2224万元的股权分红(fēnhóng)收益。预计7年可收回投资成本”。 “我们要把农业当工业干(gàn),为街道发展设施农业蹚出(chū)新路子。未来,阳雀湖辣椒产业园将拓展到2300亩,亩产值预计可达到35000元(yuán)到40000元。”胡耀武说。 阳雀湖辣椒产业园(chǎnyèyuán)的示范效应也已经显现。在胡耀武的办公桌上,摆放着与山东寿光企业的“彩椒和西红柿”园合作方案(fāngàn),以及与广东企业的“草莓(cǎoméi)西红柿”园合作方案。 ■ “保底回购”吸引农户抢种“襄辣王(xiānglàwáng)” 25日一早,山坡街道胜丰村52岁村民陈(chén)小兵(xiǎobīng)已在地头仔细查看辣椒长势。 “陈哥早!最近雨水足,辣椒长得旺,该打枝了,这步做扎实(zhāshí)了,开花结果(kāihuājiéguǒ)才多。”湖北(húběi)鑫禾源种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鑫禾源”)的技术员小杨匆匆停下车,走进地里指导。 “好嘞!盼着今年收成好。”陈(chén)小兵点头应答。 自5月种下鑫禾源提供的辣椒苗后,这样的田间对话便成了常态。技术员按计划表(biǎo)穿梭于(yú)地头,为农户提供实时指导。 位于江夏区的(de)山坡街道,是武汉面积最大的街道,因(yīn)在乡务农收益偏低,种植意愿不高的农民纷纷选择外出打工。 如何(rúhé)让闲置土地产生更大效益?2021年,街道(jiēdào)考察多地后(hòu),对襄湘辣(襄阳)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模式高度认可,立即向公司负责人杨利华发出合作邀请。 “该(gāi)公司负责人杨利华是业界闻名的‘辣椒(làjiāo)大王’,他们长期与华中农业大学、省农科院合作,培育优质辣椒新品种,在襄阳(xiāngyáng)、鄂州等(děng)地,采取‘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’技术推广模式,极大带动了农民增收。这(zhè)对我们来说,是一个风险低、收益稳、易推广的好项目。”朱灶利介绍。 看中武汉区位优势的杨利华,当年就带领技术人员在山坡街道(jiēdào)高峰(gāofēng)村进行(jìnxíng)小范围试种,发现武汉雨水充沛,非常适合辣椒的生长。2023年,杨利华正式成立鑫禾源,在高峰村建起了18亩育苗(yùmiáo)大棚和(hé)6亩实验基地。政企联动(liándòng)就此展开:政府提供土地流转补贴和农业基础设施配套;企业则负责提供优质种苗和覆盖全程的技术指导。目标明确——增加农民收入,盘活土地资源。 杨利华(yánglìhuá)在育苗大棚里查看育苗情况。 今年(jīnnián),公司已与山坡街道高峰村、胜丰村、官南村、湖岭村、五里山村等五个村的近20户(hù)种植户达成协议,推行“农业托管+订单回购(huígòu)”模式,首期推广面积达230亩。 “我们在山坡主推‘襄辣王’和‘S17’两个品种。”杨利华说,“‘襄辣王’原本只适种高海拔地(dì)区,经我们改良增强(zēngqiáng)抗性后,特别契合武汉卤味市场,去年统购价13元/斤(jīn)起;‘S17’则是我们为替代进口印度椒研发的,去年统购价8元/斤起。这些(zhèxiē)都是我们近年筛选出的优质品种,市场竞争力强、经济价值(jiàzhí)高。所以我们敢为农户利润兜底,确保(quèbǎo)一亩地除去成本,农户至少净赚1000元。” 山坡街道推广种植的“s17”辣椒品种(pǐnzhǒng)。 一颗小小的(de)辣椒,正为村民点燃增收(zēngshōu)的火红希望。去年,听说家乡推广辣椒种植,陈小兵停止了武汉的外卖(wàimài)工作,回乡承包了20亩地。“今年光辣椒一项,我预计就能增收3万元!”他信心满满。 胜丰村书记陈辉感触更深(gēngshēn):“这些年村集体带领村民们尝试过中草药、玉米等多种作物(zuòwù)种植,效果都不太理想。这次辣椒试种(shìzhòng)比较成功,我发动村里三家种植大户先种(xiānzhǒng)了70亩。等到8月辣椒上市,村民们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,种植面积肯定还会扩大!” 【短评:小辣椒背后的农业转型智慧(zhìhuì)】 无论是柏泉的武汉版(bǎn)“樟树港”还是山坡的“襄辣王”,都是我市农业向高附加值、设施(shèshī)化、市场化方向迈进的生动实践。这种围绕市场需求、打造特色精品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的做法,是提升农业效益的关键。 两个街道在实践中探索了农业转型的核心智慧。一是政企(zhèngqǐ)农协同创新。通过“订单农业”与“保底回购”模式,政府(zhèngfǔ)与企业形成互补优势(yōushì),保障农户收益,实现了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。二是品种与市场精准对接。通过引入高溢价品种,结合冷链物流拓展全国市场,满足细分(xìfēn)需求,形成差异化竞争力。三是技术赋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。推行连作与托管模式,在辣椒大棚间种植空心菜(kōngxīncài)等(děng)短周期作物,提升(tíshēng)土地利用率。 下一步(yībù)要推广(tuīguǎng)农业转型成功模式,扩大合作范围,吸引更多企业和农户(nónghù)参与;加强技术培训,提升农户种植水平;完善市场销售网络,确保产品高效流通。未来还可应用AI(人工智能)、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,实现种植过程的精准管理,提高产量和品质;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,提升品牌影响力(yǐngxiǎnglì);通过AI分析(fēnxī)数据,优化种植结构和市场策略(shìchǎngcèlüè),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高效化。 (武汉市社科院农村(nóngcūn)与生态研究所所长朱哲学) (本版统筹:蒋立青(jiǎnglìqīng))
一站式“宝货郎”,江汉区把绿色生活装进居民15分钟生活圈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